财新记者 张宇哲 刘彩萍/文
金丰(化名)年近60岁,今年5月在投资XX商品交易中心原油现货交易后的一个月时间里,47万元的本金仅剩了3万元。“整个人都有点懵,不知道钱怎么一下子就没了。”金丰说。
作为高级知识分子,金丰虽不太懂经济金融,但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骗术时刻警惕。“我专门托山东的朋友问了XX商品交易中心的情况、资质,说是XX市批准的,加上央视二套还常播其行情,我就放心了。”
金丰知道有期货和现货,但不知道其中的区别,也不知道自己应选择哪些品种交易、在哪里交易。一位年轻帅气又才华横溢的现货客户经理每天都会通过微信向金丰发送看上去特别“专业”研究报告,并不断向其灌输原油现货可以“赚大钱”的理念,并声称自己操盘水平一流,自己的理想是做“中国的巴菲特”。
金丰特意问了最多会赔多少?“杠杆率就是1倍,不会有太大风险,客户经理这样说,我没太明白什么是杠杆,但想想也就是最多损失一半吧。”金丰回忆说。
在现货客户经理的游说下,金丰决定拿47万元一搏。在这位客户经理的帮助下,他在XX商品交易中心的会员单位XXXX经营有限公司北京办公室开户,正式在XX商品交易中心系统开始了原油交易。
交易第一天,金丰赚了4万元,于是他放心地把账户交给了客户经理代为操盘,并与客户经理签订了五五分成的收益亏损承担比例。在接下来不到一个月里却总是赚小钱亏大钱,很快本金就只剩3万元;而客户经理也从原单位辞职,消失得无影无踪。
财新记者也找到一位青岛万众商品经营有限公司的客户经理,询问最多可以加多少倍杠杆,答复是“保证金是3%,你的杠杆是33倍。”
至今,金丰仍认为自己是被那个客户经理所骗,“我也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这件事,毕竟是自己上了那个小伙子的当。”然而金丰完全没有意识到,作为地方政府批准的现货交易平台,是绝对不允许有保证金交易制度的,所谓的加杠杆交易都是违规的。
期货业协会法律顾问于学会称,这样的案例非常典型,目前的现货交易往往放大杠杆,进行保证金交易,即变相期货交易,一般的投资人难以识别。据其了解,仅2015年就有超过100个炒原油、炒白银的假现货平台被查封,但至今还有源源不断的人身陷其中。因加杠杆炒原油现货,数万人倾家荡产,数亿资金打了水漂。
一位从事现货交易的贸易商告诉财新记者,当前各种现货交易所充斥着各种投机的中小投资者,现货市场报价也是各地交易所自己来定,千差万别。“我们真正需要现货交易的贸易商,也就是参考一下这些交易所的价格,真正交易都直接找下游企业报价交易,或者去正规期货交易所买仓单提货。”
“金丰的案例很说明问题,地方上这类交易所说批就批,各种批文,工商登记完整无误,投资者当然相信。但是这类机构表面上说做的是现货交易,实质上用各种方式或明或暗地从事变相期货交易,放大交易杠杆,增加投资风险,应该直接取缔。”某监管部门人士表示,“但是没有部门有权力去查。”
地方原动力
各种抢跑与成百上千家地方交易平台的背后,是地方政府对于设立交易平台经久不衰的“爱好”。
“设立交易所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是一件特有吸引力的事情,成本低,收入高。”一位地方政府的人士表示。
确实,设立交易平台不需要很高的初始投资,买几台电脑,雇几个人,租个办公室就可以开张了,成本特别低。目前,各地的产权交易中心注册资本往往不过几千万元,XX商品交易中心注册资本不过5556万元,更有注册资本仅一两千万元的交易平台。
而交易平台一旦开始交易,就会引来各类机构。“交易所自己不做交易,坐地收钱,对地方税收贡献巨大。”某地方金融办人士说,“因此这些交易平台都有省里面的批示,都是重点工程。”
据业内人士介绍,地方交易所的盈利模式,主要来自撮合交易的手续费和挂牌的手续费,“挂牌一个新品种,比如某种红酒进行交易,就要给交易所交一笔钱,相当于买一个许可证。”
根据财新记者粗略统计,地方交易平台有的成为地方纳税大户。比如云南省金融办主任刘光溪曾公开表示,“泛亚直接为国家纳税3.6亿元,间接纳税6.7亿元,总计近11亿元,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泛亚。”
地方交易平台还承担着很多金融创新的任务,一些自贸区的交易平台成为地方金融发展与创新的旗帜。
10月底,央行力推的全国统一票据交易所(下称票交所)尚未正式上线,各地均已开始抢跑,纷纷成立区域票据交易中心,并在近期集中上线。
在各类非法集资案件中,泛亚案最早爆发,几乎涉及全国,共牵涉22万户投资者,约430亿元资金无法兑付;当地政府的大力保护,也给泛亚做了背书。
“泛亚是云南批准的,到外地募集资金说自己合法合规,外地投资者购买后,资金回云南,云南省就很高兴,一直保护。”一位资深监管人士总结。泛亚并非孤例。据财新记者了解,全国还有1000多家类似的地方交易所,均面临清理整顿的问题。
新一轮摸底
对于地方交易平台的清理整顿,贯穿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30余年。
据接近证监会人士告诉财新记者,目前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正在部署各地证监局会同当地政府部门对地方各类交易场所进行新一轮的摸底调查,以掌握各类交易场所的基本情况和违法违规问题。
调查的方式以问题为导向、抓住重点为原则,结合日常监管、投诉举报、舆情监测以及2014年现场检查整改问题和线索,对贵金属、原油、邮币卡等问题突出的交易场所进行重点调研。
关于交易场所违规问题的定性,由地方证监局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在调研基础上协商确定,证监局认定存在困难的,可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告或在调查报告中作出说明。
接近参与摸底调查的工作人员向财新记者坦言,摸底工作推进得非常困难,一方面很多交易所是当地政府领导亲自批准,又是当地纳税大户,在摸底调查工作中地方政府有所袒护;另一方面,清理整顿交易所是部际联席会议进行监督指导,地方证监局进行摸底,很多地方政府都不配合。“上一轮清理整顿就没有理顺,新的摸底调查也非常困难。”■
财新记者张榆、林金冰、杨巧伶对此文亦有贡献
相关报道全文见11月14日出版的《财新周刊》